四氯化碳诱导性肝硬化模型

CCL是最常用于CM 诱导的化学物质,CC4L进入机体后,首先经肝细胞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激活生成活性三氯甲基(CC1 一),CC1 一通过攻击肝细胞膜的磷脂引起脂质过氧化从而破坏膜性结构,CC14 一还可与蛋白质共价结合,损害线粒体导致还原性辅酶A(NADH)和三磷酸腺苷(ATP)在肝内生成减少,进而抑制脂肪酸氧化和三羧酸循环。此外,由于内质网受损可导致脂蛋白合成障碍,使三酰甘油和脂肪酸在肝细胞内蓄积,形成脂肪变性。因此,低浓度的CC1 反复应用,可使大鼠的肝组织受到损害-修复-损害的循环破坏作用.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发生。
1、单纯四绿化碳法:一般采用30%-60%四氯化碳油剂,0.1-0.3ml/100g体重,皮下注射,每周2次,也可以用腹腔注射、灌胃或蒸汽吸入等途径给药。改方法试验周期较长,肝硬化一般在12-15周形成。动物死亡率也较高,通常在30%-40%。降低四氯化碳的浓度,可减少动物死亡率。腹腔注射肝硬化形成相对较快,一般8周即可,但动物死亡率较高。
2、四氯化碳加苯巴比妥法:实验动物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,体重一般为180-220g。饮用含巴比妥钠380mg/L水2周,待肝极度肿大后,用99.5%四氯化碳0.02ml/100g体重,每5天1次进行灌胃,实验中按体重增减情况调整四氯化碳用量。给药12次、24次后逐批处死动物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。
3、迈睿可服务流程: